一个资深会计考证者的自述。
我叫张春,46岁,审计专业本科,现在北京一家上市公司担任总会计师。另一个身份是,华夏永道CMA学员。
从业20余年,手里有诸如:中级、税务师、CPA、审计师、ACCA等十多本会计类证书。我的生活就是工作、考证的过程。
应华夏永道CMA教务主任张老师之邀,和大家分享下年近半百的我考过了中级会计师、税务师、CPA等会计类证书,为什么还要考管理会计CMA?
初识CMA
初识CMA约是一四、一五年的时候,接到过一通CMA培训机构打进来的电话。那会儿CMA在中国还处于萌芽阶段,管理会计在圈内还不是很普及。那会儿正赶上现在的公司准备上市,就没再注意这个现在很火的CMA认证。
准备报考CMA
真正开始接触CMA,是2018年春的事情了。应市场及业务上的需求,公司邀请中国管理会计行业的先驱孙湛老师讲了一次题为《内部控制、经营风险培训》的讲座。
后经过多次接洽,由IMA授权CMA培训机构华夏永道接入,在公司内部开展了管理会计CMA培训。
而我,顺理成章的成为华夏永道CMA1802期学员,并荣幸被推举为一班之长。
备考CMA考试
起初,内心是纠结的。我已46岁,且位居高位,再舒舒服服干几年就退休了,没必要再去考这个CMA证书。况且我现在手里已经有了中级、税务师、审计师等很多会计类职称证书。
转折点在读了孙湛老师的《现代管理会计》一书,受益良颇。了解到欧美顶尖企业现金的战略规划机制、科学增值的预算机制和方法、先进的战略成本管理方法以及欧美顶尖企业最常用的,可以一箭N雕能让企业巨大受益的完整的标准成本体系。
当然,备考CMA考试的整个过程是艰辛的。碍于年龄,集中力、记忆力大不如前,我一度打着考不考证无所谓、学习到手管理会计知识体系是关键的借口,担心自己通过CMA考试。
好在每天属于自己的时间多一些,投入到学习中的时间也就多于常人。
我第一次参加的2018年7月份的中文CMA考试。从4月正式决定学习CMA到7月参加考试,不到3个月的时间。压力还是蛮大的。
第一次,报的是P2 财务决策部分的考试。
2018年4月12日 - 5月10日,每天利用上班时间听3-4个小时的网课。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我把陈春燕P2、刘今秀P1的网课全听了一遍。(那会儿打算一次报2科的,在教务老师的建议下先考P2)
5月15日 - 6月15日,主要精力均集中在P2的学习上。期间,边听课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制中的随堂练习、章节练习。对于知识点的相关概念进行理解,并通过做题领悟P2知识点的思维方式和出题类型,有感性认识。遇到疑问,就直接和在线答疑老师发起对话或者微信给教务老师。
说道这,不得不提及下华夏永道的教务老师。他们自身均是财务专业出身且都是CMA证书持有者,对于我提出的问题能在短时间内解决,并且讲解透彻。
6月15日 - 7月1日,这段时间是冲刺阶段。除了每天按时教务老师布置的任务外,就是在会乐人网校的题库里做题了,有必做题、精选题、模拟题。
临近考试那几天,我没怎么学习。年纪大了嘛好好休息了几天。毕竟CMA考试要在考场坐4个小时了,对于我这个年纪而言怕吃不消。
成绩出来的时候,很顺利考了410分。再接再厉我参加了11月份的中文CMA考试。并顺利取证。
归纳总结
我可能习惯了考证吧,考下来CMA觉得也挺简单的。建议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和教务老师保持沟通,坚持完成教务制定的学习任务。当然最重要的是贵在坚持!顺利通过CMA考试佳音可期。
最后不得不吐槽下CMA的考试费用,真的有点贵。但考虑到学习到了全球先进的管理会计(CMA)知识体系,并很好的运用到企业实际工作当中去。这就彰显了CMA的最大价值。
延伸一下,给备考CMA的考生几条建议:
1/ 选择适合自己的CMA学习途径
自学 OR 参加CMA培训班
自学CMA适合财会专业,且投入学习时间充足的考生;CMA培训班适合零基础(基础薄弱)的在职、在校、意志力差、无法投入时间学习考生。
2/ 题海战术
管理会计(CMA)考试的范围面广,我们不建议考生盲目的题海战术。不系统,反而会打乱自己学习的节奏。我们建议跟着老师的讲师,有节奏、分阶段的的进行系统的习题练习。
3/ 调整心态,积累信心
很多考生忌惮昂贵的CMA考试费用,产生心理压力。Q建议考生放平心态,扎实推进学习进度,多和教务老师保持交流,按时保质完成制定学习任务,不断积累信心,一举拿下CMA考试。
文 | Q
来源 | 华夏永道CMA学员 张春